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召开的“中国天眼”脉冲星科学研讨会上传来,截至2024年11月,“中国天眼”已发现超过1000颗脉冲星。
“中国天眼”全称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英文缩写为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个大工程的背后,凝聚着河北的智慧。
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作为这一重大工程的参与方,承担了其中最为核心的两大系统——反射面和馈源舱及舱停靠平台的研制任务。
那么,这些研制任务到底有多大的难度呢?
FAST反射面由4450个单元构成,每个单元又由100个子单元拼装而成,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足球场那么大。每一个面板子单元的生产精度,要求控制在1毫米以内,而每个单元的拼装精度也要达到毫米级。
FAST馈源舱重30多吨,由六根钢索悬吊在空中,是一个集多种技术于一体的光机电一体化复杂综合系统。如果说FAST是观测深空的巨眼,那么,馈源舱就犹如这只眼睛的巨大瞳孔。
自2017年10月“中国天眼”宣布发现首批新脉冲星以来,中国人首次利用自己独立研制的射电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截至今年11月,“中国天眼”已发现超过1000颗脉冲星,这一数量超过了同一时期国际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的总和。
在未知和未来的挑战面前,人类命运与共。
让我们为“河北智慧”点赞,它不仅仅擦亮了“中国天眼”,更为“世界天眼”贡献着力量。全球多方合作的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是中国参与的一项重要国际大科学工程。
中频天线是SKA中频阵列的核心设施。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作为中频天线任务的一级承包方,负责64台SKA中频天线的设计、制造、运输、集成和调试等。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此前,国内没有能够完全满足SKA天线技术指标要求的设计方案。
2023年9月20日,首台SKA天线在位于石家庄市鹿泉区的测试场完成吊装。今年7月31日,首批天线从石家庄启运,经海路送到南非SKA台址,目前正在组装和测试。SKA天线阵列建设即将进入批量生产阶段。作为SKA的核心设备,这些天线将组合成阵列,共同探索第一代天体形成、星系演化、宇宙磁场等国际大科学问题。
极目星空,我们步履不停。
为河北智慧加油!为中国智慧点赞!
来源|河北日报、冀云、新华社
[编辑|赵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