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柘荣县东源乡东源村,有一座历史悠久的桥梁——东源桥,它曾是古代柘荣通往浙江泰顺和丽水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也是柘荣通往“福宁府”的驿道桥梁。如今,它不仅是群众出行往来的重要通道,更是东源乡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众记忆。
东源桥,又称水浒桥,是一座单孔木拱廊桥,全长43.2米,距水面高8.5米,拱跨15.25米。始建于元朝,历经多次翻修,已有689年的历史。2006年,它荣幸地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闽东北廊桥”之一。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累计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完成了主体工程修缮、安防、消防工程以及周边环境的整治。如今,东源桥不仅配备了管理房、值班人员、旅游公厕等设施,周边环境也变得整洁有序,水浒广场更成为了乡村文明实践的大舞台,每年吸引众多村民和游客前来休闲娱乐。
东源桥以木质结构著称,因此防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其附属文物——泗洲文佛塔,更是民间祈福的重要场所。为了保护这一文物,东源乡建立了“国保”守护队,全天候盯守,确保人走烟火灭,不留消防隐患。同时,东源乡还建立了微型消防站,成立志愿消防队,定期开展消防演练,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力度。
桥头店铺老板魏招榜便是护卫队的一员。无论白天黑夜,他都会到桥上巡查,确保桥上干净整洁,发现有人抽烟会立即制止。保护东源桥已成为他刻在骨子里的习惯。他说:“希望能为守护东源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影响更多人。”
文物活化也是保护文物的一种重要方式。东源乡将东源桥设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定期组织小板凳宣讲队开展新思想、文物保护、民法典等知识的宣传宣讲,让保护文物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东源乡的文物活化工作不仅限于东源桥,还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源古建筑群。古书堂是其中一座,原建于元代,毁于明代倭患,清康熙年间村里先祖倾其所有重建。它是东源村民世代读书教化的场所,曾培育出明代“百里名臣”吴国宾和霞鼎泰苏维埃政府主席吴成。
自2016年起,东源乡启动了古书堂修缮和活化利用项目,完成了主体修缮,并进行了线路改造,配备了消防设施、监控设施等,还配备了专管员,负责日常安全巡查。为了进一步活化利用,古书堂还开设了国学班,成为柘荣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同时,设置了党代表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定期举办新思想的学习宣讲及剪纸等非遗技艺等公益培训活动。
紧挨古书堂的古戏楼,建于清乾隆年间,旧时为乡民听戏娱乐、道德教化之场所。为了加强文物活化利用,该乡在这里设置了百姓大戏台。每年的传统节日,乡村两级均会在这里组织举办越剧、闽剧或提线木偶戏演出,这些非遗活动深受村民群众的青睐。
东源乡将继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入力度,挖掘乡域文化内涵,深化文旅融合,积极推动优秀历史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闽东日报记者 刘源 通讯员 郑德冬 吴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