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古琴艺术已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其基础信息已被广泛传播。然而,我认为现在正是时候进行深入研究并纵向发展这一领域。”古琴名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丁承运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11月23日晚,《琴和四海 国韵风华》古琴专场音乐会在琴台音乐厅上演,丁承运携妻子傅丽娜、女儿丁霓裳,以一曲《神人·南风畅》的琴瑟弦歌,令乐迷沉醉其中。
古老艺术吸引年轻乐迷
自2016年起,琴台音乐节古琴系列活动已连续举办八年,每年都是全球古琴爱好者的盛宴。11月23日晚,《琴和四海 国韵风华》古琴专场音乐会亮相第十三届琴台音乐节,吸引了众多乐迷前来聆听。
丁承运介绍,今年,琴台音乐节古琴板块演出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格局,强调了“古琴走向世界”的主题,邀请了海外名家前来表演,体现了古琴传承与国际文化的交融。他透露,今年还特别新排了古琴三重奏《杏坛》、调整了《琴瑟弦歌》的演出内容,以提高整体的演出质量。
记者注意到,演出前,工作人员邀请古琴乐迷入群交流,演出现场也开启了直播。就在一周前,琴台音乐节还启动了“古琴”快闪活动,也吸引了众多年轻乐迷的关注。丁承运介绍,目前在武汉很多大学都成立了古琴社,一些大学生穿汉服、学古琴,“他们用一些前卫的传播手段,跟观众做互动,这一点非常好,尤其是可以带动一批年轻人来关注古琴”。他认为,古琴艺术就是一门“小众”艺术,但可以通过新媒体的方式逐渐扩大它的受众群体,保持其原有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
深度挖掘古琴文化
随着琴台音乐节每年坚持古琴艺术的推广和宣传,丁承运认为,近年来,武汉观众的欣赏水平有提升,“大家对古琴的了解逐渐增多,他们能够更加安静地欣赏完整场的古琴演出,耐心和理解力都在增强”。他也直言,现在古琴文化的普及还停留在表层,期待更深层次的研究、挖掘、传承古琴的历史和文化,让观众更深入了解古琴的根源。
“湖北曾有非常辉煌的古琴历史,但知道的人却很少。”丁承运介绍,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出土一张春秋早期的古琴,距今2700多年左右,是目前全国范围内所知最早的古琴。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古琴,距今2400多年,位居第二。荆门郭店村古墓出土的古琴,是发现年代最早的七弦琴实物。此外,枣阳九连墩楚墓中,发现了两张十弦琴。“这些出土的文物,证明了古琴发源于湖北。”丁承运认为,我们现在发现最早的琴,都在随枣走廊,是当年神农氏活跃的地方。
作为非遗传承人,丁承运在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设立了琴学研究方向,教课时,不仅把它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来看待,而且更重视它的文化内涵与相关学科知识。而今,从步入古稀之年的丁承运身上丝毫看不到疲倦,他总是背着古老的琴器,游走于大学、音乐厅和讲堂内,为古琴艺术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古琴与武汉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丁承运说,春秋战国时期,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就发生在古琴台,子期是汉阳钟家村人。古琴文化的“根”就在湖北武汉,“我作为一个国家级的传承人,有责任让古琴尽可能地保持它原有的生态环境,更多地考虑如何传承与保护这么古老的艺术”。丁承运表示,他每年都会为古琴传承设定新的目标,比如举办讲座、出版书籍和论文,以及推广古琴的上古曲目。目前,丁承运致力于重新解读《广陵散》等古曲,并通过系列讲座和示范演奏来纠正一些历史上的误解,推广正确的古琴文化观念。
(长江日报记者黄丽娟 通讯员梁星)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