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简齐恒整理好单警装备,调整好警帽,早晨8点,他带着文件袋,坚定地走向警务大厅门外。
在门外,一个小伙子低头等待,他抬起头,双眼立刻亮了起来,“简警官!”简齐恒递过文件袋,拍拍小伙的肩膀,快步上车,开始新一天的巡逻。
“多年前因为证件丢失,影响了他的就业,导致他一度陷入抑郁,甚至离家出走。我接警时,他家人报了警。我担心他会想不开,所以加了他的微信,想进一步沟通,帮忙解决问题。经过与多个地区的单位和部门沟通协调,我找到了办理证件所需的关键材料。今天,我把材料交给他时,看到他状态好多了。”简齐恒,这位2016年从部队转业后投身警界的警官,已经在青岛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长江路派出所的110接处警岗位上工作了8年。这是他微信中添加的第11个当事人,也是累计添加的约4220个当事人之一。他常说:“群众就是家人,警情就是家事。要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群众感受到‘家人真情’。”
工作中的简齐恒,正耐心与群众沟通。
一声“简警官”,构建警民连心桥
无论是现场出警,还是微信上与警情当事人沟通,简齐恒都秉持着“把群众当家人”的原则。
——“我们连续两天去找302户做工作了,现在楼梯间还有堆放的杂物吗?”“没有了,现在很干净,谢谢简警官!”
——“已经排查到学校附近了,你先别着急,一定能找到孩子!”“好的好的,太感谢了简警官!”
……
微信里,简齐恒与群众的沟通几乎占满大半个屏幕。他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出警时添加的当事人微信,方便随时跟进处理。”就这样,微信里的一条条消息,成为他与群众共同搭建的一座座“连心桥”。
处警时,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简警官”。加上微信后,看到他为解决问题奔忙,真诚又细致,“谢谢简警官”便成了大家常挂在嘴边的话。去年临近年关,来青岛务工的老曹报警,称包工头拖欠工资,多次讨要未果,情绪十分激动。简齐恒所在车组迅速赶赴现场,安抚双方情绪,防止事态恶化。经过调解,包工头答应设法结清工资,但简齐恒还是不放心,于是加上双方微信,持续跟进。最终赶在春运前,让老曹顺利拿到工资返乡过年。
老曹文化程度不高,平时多用电话与人联络。临行前,他特意在微信上用文字再次表达谢意:“间警官,我要回老家了,你是个好警察,好人一生平安。”尽管写错了姓氏,但对简齐恒而言,这份认可弥足珍贵。
老曹的感谢信息
8年间, 3.2万余次出警,简齐恒收到了不少来自群众的由衷感激。在4200余个报警人的微信好友列表中,“简警官”这个名字短暂停留,而后随着问题解决又悄然隐去。“要对得起这一声‘简警官’,解决好每一件群众关切的事。” 简齐恒时常这样想。
8年处警“零投诉”秘诀是把群众当家人
长江路派出所辖区面积大、流动人口占比高,几乎每月的接警量和案件数都排在全市派出所前列。简齐恒所在的3号处警车组,是所里出了名的最繁忙车组,平均每天接处警 60余起,最高峰时一天甚至能达到80余起。
“简哥始终充满活力,哪怕是在夏季深夜身体最疲惫的时候,只要警铃一响,他会立刻像打了鸡血一样冲锋在前,处理事情也十分周到。 ” 同车组辅警杨东茂回忆起与简齐恒共事的点滴,言语中满是敬佩。他想,这或许就是热爱的力量。
杨东茂的感觉是对的,但他不知道的是,在简齐恒心里,还有一个词比“热爱”分量更重,那就是“群众”,是他始终饱含热爱的源泉。
某天深夜,一女子把手机遗落在网约车上后焦急报警。简齐恒接警后,几经辗转联系上网约车司机时,对方已经离车回家,不愿当夜下楼查看。女子次日有急事,急需手机中的资料。简齐恒当机立断,带着女子前往司机所在之处,最终在车辆后座夹缝里寻回手机。出于对夜间安全的考量,简齐恒又贴心地将其护送回家。
帮助当事人找到手机
有一年国庆假期,一位外地母亲哭着报警,称与其在青岛上学的女儿失去联系,担心女儿遇到危险。出警路上,简齐恒马不停蹄地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女孩个人信息,同时添加报警人微信,耐心安抚这位情绪近乎崩溃的母亲。 到达学校后,发现报警人提供的信息与实际情况有出入,简齐恒立即调整思路,借助公安内部系统申请数据支援,深入研判女孩行动轨迹。最终经过近半小时的图像分析,成功与女孩取得联系。
从警 8 年,简齐恒始终保持处警“ 零投诉” 的出色纪录。一些同事向他请教秘诀,他回答:“当你真心把群众当家人看待,把群众的‘ 急难愁盼’当成自家事处理,群众也定会以真心回应。” 简单的一句话,在 3.2万余次出警中,简齐恒践行了 3.2万余次。
大道至简,当持之以恒
从警路上,有两件事深深影响着简齐恒,一个是入警培训时,同为军转民警的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陈呈章的那场授课;另一个则是跟随师父岳京霖出的第一起警。
入警培训时,陈呈章在台上,讲述自己成为社区民警后,扎根社区、服务群众的点滴小事,分享着自己的经验与感悟。简齐恒在台下,听着一个个至诚至真的故事,暗自下定决心,“要像他一样用执着与坚守做好工作。”
简齐恒第一次出警是在早上6点。一女孩父亲醉酒躺在路边,叫不醒、拖不动,女孩十分无助。到达现场后,简齐恒与师父仔细配合着,连背带抬地将男子挪进车内,将父女二人安全送回了家。身形瘦小的女孩泪流满面,一个劲地向他们鞠躬道谢。“那一刻,我恍惚看到自己的家人临危受助的样子。”也正是从那一刻起,简齐恒确认了自己身上的这身警服承载着的使命与担当。
那之后,简齐恒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结束一天的处警工作后,都在笔记本上记下当天的警情数并复盘总结。第1起、第2起、第1000起、第10000起……“注重观察当事双方情绪状态”“A 座B 座租户较多,流动人口集中”“要当场问清各自想法”……
当第25000起警情的数字落在纸上,简齐恒停下了笔。两万五千,这一数字是当年红军长征的里程数,亦见证了他身穿警服坚守的6 年。25000起警情保持着“零投诉”纪录,当初立下的决心他做到了。
从那时起,简齐恒不再统计处理警情的准确数字,只关注自己是否在每一起警情中尽心尽力,记录自己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完善的地方。本子上的经验越记越多,简齐恒也摸索出一套“一研判三必问三必调”的“133”工作法:首先做好警情研判;其次是多问,到场前“电话问”、到场后“ 重点问” 、 处警后“ 跟进问” ;最后是多用调解思维解决问题,简单矛盾现场必调、矛盾易升级的必调、有投诉风险的必调。为110源头治理工作贡献力量。同事们也纷纷向他学习,借助微信与“家人”紧密相连,以“133”工作法化解“家事”。
“大道至简,当持之以恒。”简齐恒深知这一名字的深刻内涵。未来的8年,乃至更远的未来,“简警官”将持续在线,用他的热诚与坚毅,继续守护这片他热爱的土地。
(大众新闻·山东法制报记者 陈瑞阳)